关于美式辩论
在美国,辩论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晚饭的选择,大到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美国的辩论赛事通常采取公开论坛制辩论(Public Forum)的形式,一项以普通公民为受众的辩论形式,又称美式辩论。美式辩论作为西方辩论的典型代表,承载着浓厚的学术文化,除了传统辩论所体现的语言表达、思辨和逻辑分析能力,还考察学生的公共演讲、资料查询、统筹分析及研究学习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衡量。每年,有超过100000名学生参加辩论比赛,他们针对热点话题以及争议性的社会事件各抒己见、慷慨陈词。
【美式辩论的特色】
美式制辩论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辩论形式之一,投掷硬币的随机性、激烈的攻辩环节、快速的临场反应、题目的深度和广度都是美辩的显著特点。所有的美国顶级辩论赛事都采用这种辩论形式,如:哈佛辩论赛、斯坦福邀请赛、哥伦比亚邀请赛和耶鲁邀请赛。
【美式辩论的辩题】
美式辩论的辩题每月更新一次(NHSDLC的辩题为每赛季更新一次,另外会为每年的全国冠军赛准备一份新辩题),主要题材为新近发生的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热点事件。
【美式辩论的流程】
两人为一队进行辩论。每轮辩论开赛前,双方辩手需通过投掷硬币来决定发言顺序或挑选立场。例如,如胜方选择挑选正反方,则负方可以决定自己先发言或后发言。每轮比赛时长大约45分钟。
National High School Debate League of China
美式辩论联赛
NHSDLC目前是中国最具规模的外语辩论联赛之一,致力于为更多国内高中生提供优质的课外活动平台。通过美辩,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思辨能力,拓展视野,为他们与国外高中生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2013年至2018年,NHSDLC带领几百名中国学生参加了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举办的国际辩论邀请赛和夏令营活动,2015年成为哈佛大学国际辩论邀请赛获得奖项最多的国际代表团,2018年带领辩手连续两年蝉联斯坦福国际辩论邀请赛国际组冠军。
我们相信辩论是展示学生多样才华和能力的绝佳平台,同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沟通,并且更深刻地了解身边的世界。
联赛优势
一、学院认可
二、学术支持
三、思维创造性和独立性
四、提高社交能力
五、旅游机会
联赛团队
David Weeks
17年辩论经验,2006年林肯-道格拉斯辩论赛中全国排名第二,指导学生参加哈佛(2次)、斯坦福(3次)和埃默里大学辩论赛决赛。NHSDLC主席:2012年在中国学校举办首届PF锦标赛。在中国举办过50场比赛和28个训练营,毕业于斯沃斯莫尔学院。
Sunny Mewati
拥有12年的辩论和公开演讲经验,在他攻读工程学学士学位期间,曾多次参与英国议会制辩论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辩论导师,曾指导学生获得了2019年NHSDLC全国冠军赛的冠军。毕业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获得经济与金融硕士学位。
Josh von Herrmann
拥有8年演讲和辩论赛事的参赛及执教经验,毕业于南密西西比大学,获得政治学理科学士和传媒学文科学士。
Lawrence Zhou
10年辩论经验,林肯-道格拉斯辩论赛全美冠军;大学期间,在CEDA国家赛中闯入淘汰赛。曾在美国最好的两支辩论队——哈克队(Harker)和苹果谷队(Apple Valley)担任教练,指导学生闯进美国全国锦标赛半决赛。
Nick Caputo
10年辩论经验,进入宾夕法尼亚州冠军赛决赛;进入美国全国锦标赛淘汰赛。作为一名教练,他辅导的学生中有80%进入了NHSDLC全国赛的淘汰赛,尽管他们都是新辩手。毕业于卡尔顿学院。
Ani Nadiga
8年辩论经验。2015年曾在“世界中学生辩论赛美国邀请赛”中获胜,在明尼苏达州辩论联赛”中两次蝉联冠军。曾担任卡尔顿学院辩论队担任主席指导过许多不同背景与技能水平的大学生辩手。2017年NHSDLC暑期辩论营的lab leader,以及2017年全国冠军赛的特邀评委。
Richard Zhang
拥有超过四年演讲和辩论赛事的参赛经验,2018年NHSDLC全国冠军赛国际组最佳辩手第二名/全国四强,第44届哈佛国际辩论邀请赛国际组最佳辩手第三名。2020年进入芝加哥大学。
Betty Xu
拥有两年Public Forum辩论经验,NHSDLC 2018-2019赛季积分榜排名第一,2019年NHSDLC全国冠军赛高中常规组冠军,多次获得地区赛冠军、最佳辩手。
学术合作伙伴
University of Chicago Debate Society
Princeton Debate Panel
Harvard College Mentors for Urban Debat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Youth Debate Initiative
Yale Debate Association
媒体报导
The Economist 经济学人
《Debating: This House Believes》
Global Times环球时报
北京大学
Asia Society
上海交通大学
CHINADAILY中国日报网
成都电视台
青岛晚报
新浪教育
搜狐教育
网易新闻